西华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绿光计划|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新生研讨课作用的提案调研报告——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130

帖子

5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23:0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新生研讨课作用的
提案调研报告
——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一、调研人员
指导人员:宋鋆涵
组长:曲建钢
组员:苏冰冰 孙婕 米易琴 籍逸昕
二、调研目的
       基于目前新生研讨课存在的问题,小组针对如何改善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安排,增加授课形式等内容进行调查,目的使新生研讨课引起更多同学的重视,使课堂效率更高,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以更好地发挥新生研讨课的作用,使新生研讨课真正成为大学生活上的指明灯。
三、调研时间
2018年5月14日-2018年5月30日
四、调研方法
       针对新生研讨课的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本小组采用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走访调查及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研,调研结果具有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
(1) 问卷调查:采取线上问卷发放形式,第一次问卷还加入了线下纸质版问卷的填写。第一次问卷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上过新生研讨课的本科生,第二次问卷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第一次问卷共设计了 12道题,第二次问卷共有8道题,问卷设计主要围绕两个大方面:一是找出新生研讨课的问题所在,二是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选择最优方案。第一次线上回收有效问卷301份,纸质版问卷156份,共457份,涵盖生命科学学院(填写问卷占比:44.42%)、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填写问卷占比:6.22%)、文学院(填写问卷占比:6.01%)等 23 个学院的不同年级同学。第二次收集182份线上问卷,问卷收集数量约占上过本院新生研讨课学生总数的75%。
(2) 抽样调查:在第一次采访中,利用科学工具(手机APP“抽签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具体方法为:将生科院17级上过新生研讨课的同学学号从大到小排列(Excel表格降序),然后在APP中设定数字抽签,抽出17个数字对应行数的同学则为本次的调查对象。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问题为:就第一次问卷中发现的问题向采访对象询问解决方案。
(3) 典型调查:在第一次问卷中,通过分析判断后,筛选出了两个新生研讨课的模范学院进行采访,并吸收其经验。另外在第一次问卷和第一次采访中,通过设置“印象最深的课程内容是什么/授课教师是谁?”的问题,确定同学们普遍喜爱的老师作为典型调查对象。
(4) 走访调查:共进行两轮采访,对象分别为:本院17级学生17人、其他学院学生2人以及本院授课老师2人。对于本院17级同学的主要问题为如何解决新生研讨课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其他学院的同学主要问题为该院新生研讨课的特色,对于本院老师的主要问题则为:小组通过前三个阶段得出的初步方案是否可行。
(5) 文献资料研究法:为更加透彻地分析问题并得到启发,本小组共查阅《当前我国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学新生不适现象及其调适探析》等9余篇相关文献。
五、调研问题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新生研讨课是学校及学院为了提升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知以及专业学习能力而开设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走出迷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有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
       然而由于课程安排存在缺陷,上课方式较为单一,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恰当,课程进度和考核方式不够灵活等原因,不少同学反映,新生研讨课所学知识不能很好消化和应用,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仍存在不少困难。
       为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了四个阶段的调研后,基于对第一次457份问卷、第二次182份问卷、21次访谈及9篇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新生研讨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课程内容方面
1、在新生适应课程中,分为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新生适应性课程内容上不够完善。通过问卷分析,同学们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大学生涯规划以及答疑解惑十分需要;且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立项、就业前景的讲解需求也都超过了半数。
       而以上的需求内容很多在我院的新生研讨课已经有涉及到了,然而因为同学们重视程度不够、老师的讲解过于平淡乏味或者对于该次授课不够重视等原因,也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即很多有需要的内容讲解没有落到实处,讲解后对于同学们的生活没有实质性帮助。

       2、在专业知识介绍课程中,由于只有知识、理论的讲解,部分老师准备不充分导致课程枯燥无趣,且难度普遍偏大甚至出现满篇英文PPT的情况,学生对生物并没有产生多高的兴趣并且对未来发展方向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一些误区没有消除,仍然感到茫然。对此,本小组将第一次问卷中生科院的207份问卷提取出来单独研究,数据如下:

第4题 你如何评价老师讲解组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内容?      [多选题]
    分析可知,专业知识介绍的确一定程度上让同学们产生了对于生物的乐趣、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可有更多同学则认为该方面内容不宜讲得过深。
(二)授课形式方面
       我院目前仅有教室内“一言堂”式的授课方式,缺少实践与交流,导致同学们参与度低、收获少。目前的状况是:老师灌输而同学们不一定买账,这种灌输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以至于买账的同学极少,当然也不否认有些同学无论如何都不会认真参与到课程中。
(三)其他方面
       目前我院的新生研讨课也存在其他问题,例如:考核方式不够可视化,同学们到了期末不明白自己的平时分为什么有高有低;老师备课不够充分,会出现全篇英文PPT的情况等等。
       本次调研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情况,通过收集老师和同学的看法,针对如何改善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安排,增加授课形式,使得新生研讨课引起更多同学的重视,使课堂效率更高,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以更好地发挥新生研讨课的作用,使新生研讨课真正成为大学生活上的指明灯。
六、意见及建议
(一)课程内容方面
1.新生适应课程方面
(1)适当加大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大学生涯规划和对同学们答疑解惑的讲解内容,让同学们对于今后的大学生活了解的更加清晰。并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立项的内容介绍及重要性解读及就业及为更好就业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方式等课程内容。
(2)针对“很多需要的内容讲了,只是大家没在意老师也没强调”的问题:可以由学长学姐来以亲身经历讲授我们需要怎么做,并将重点提列出来做成文件发到年级群中,也可在开学初期将本学期的课程名及简介做成目录,提前让同学们意识到其重要性。
2.专业知识介绍方面
老师可将内容简单化,注重讲我们以后要学的大致纲要;并将内容有趣化,多增加学科研究过程中的趣事,以提升课程吸引力从而促进同学们的认真听讲达到课程目标。
3.课程安排方面
按照广大同学们的意见及一定的计算,新生适应课程应占4-5节大课,其余则为专业知识介绍。
(二)授课形式方面: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目前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可以增加参观标本馆或华师的动植物、室外素质拓展等合适的形式,来为课程添彩,且该形式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认为可行。也可增加一些学姐学长交流会和就业地点参观,解决同学们的心中疑惑。
(三)其他方面:
1.考核更加清楚,将作业上交转换为云课堂形式或及时把每一次的作业得分及时公布;
2.可在下课前安排时间进行课上作业,及时反馈听课情况;
3.制作课程目录在课程开始前发到年级群中,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4.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发到年级群中;
5.在安排课程时,相关领导要强调要求授课老师认真备课以达到开设课程的最初目的;
6.在前半段的新生适应性过程中要逐渐向大学授课模式过渡。
六、调研总结
(一)创新点或优点
1.开创双问卷模式(预调查+目的调查),极大限度的反映了同学们的想法;
2.不论是问卷分析、采访、文献搜查或是整合材料,所有成员均参与进来,全方面的提升了每位成员的调研能力;
3.将问题和初步解决方案反映给了负责下一年度课程安排的邱保胜院长,是调研更具意义;
4.在线上问卷收集过程中设置了“一部手机只能填写一次”,并且在后续纸质版问卷填写前都会询问是否填写过线上问卷,大致上避免了数据重复。
(二)遇到的问题
1.部分同学对于新生研讨课的记忆模糊或者没有想法,难以调查;
2.面向某些学院的问卷收集数量不足以代表该院新生研讨课的质量,不具代表性。但预计会通过大幅度的问卷发布,使得部分学院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实际上,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填写占比也超过了6%。
(三)待改进或完善的地方
1.问卷问题的设置应该更加精确;
2.应该采访更多的授课老师,以得出广大老师们的建议;
3.应该加入纵向对比生科院近年来新生研讨课的改善过程,以更好的进行分析判断,
七、参考文献
《当前我国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郭春明http://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635-1013110106.nh.html
《大学新生不适现象及其调适探析》——江汉大学周正儒
《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分析》——西华师范大学赵贵松
《地方高校“新生研讨课”模式与管理研究》——广西大学史力钧http://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593-1013373687.nh.html
《关于美国高校新生研讨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管理学院赵建春 潘敏
http://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KFJY201709057.html
《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南京理工大学黄爱华
《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与课程政策》——浙江师范大学刘方珺
http://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345-2009236840.nh.html
《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现状研究》——东南大学刘琴琴
http://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86-1016325178.nh.html
《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育理念探析》——国防科技大学徐小军 潘存云 张湘


“绿光计划”(十二期)第九组
                                       2018年6月7日

排版|徐昊
编辑|徐昊
文字via绿光第九调研小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5-4 13:16 , Processed in 0.1618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