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纸玫瑰 于 2016-12-2 14:33 编辑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英才计划
· 国内首个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项目——“南方科技大学创新英才计划”,现正面对以下报考专业开放:应用统计0252,机械工程085201,材料工程085204,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集成电路工程085209,计算机技术085211,化学工程085216,环境工程085229,生物工程085238
· 创新英才计划 “创新英才计划”是创新创业学院与校内各院系、校外知名研发机构及企业深度融合,旨在较好应对当前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创新创业高端人才的研究生学历教育项目,是国内首个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项目。通过“创新英才计划”的学生,可再申请由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与世界名校联合实施的“创新菁英计划”全日制硕士项目,入选者将可获得专项科研基金资助、组建个人实验室、相对独立开展科研活动,进一步提升创新综合能力,并可获得丰厚奖学金和分享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发掘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 · 学制,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基本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3年。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和相关审核后,同时授予哈工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 培养方向与专业 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大数据·、未来网络、新能源材料及应用、光电材料及系统、微纳电子及应用、水处理与土壤修复、生物医学工程、医药创制10个方向,2017年“创新英才计划”招收以下专业学生: ·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和相关专业基础课(约40%学分)、工业设计(约15%学分)、工商管理与人文概论(约5%学分)及课题研究(约40%学分)。 · 资助 南科大设立“高水平理工科研究生奖学金”为研究生提供高额资助。入选“创新菁英”者享受“创新菁英”培养待遇。 · 办学特色 全面扎实的学科基础 学生在大学相关专业全面学习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与知识整合的系统能力,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形成知识支撑,保证创新的高水平和持续性 系统优质的创新教育 系统学习工业设计、工商管理及人文知识,培养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设计与商业策划的系统能力,能够将设计、技术、商业、用户与文化有机整合,保证创新的有效性。 严谨真实的科研训练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与产业高度融合、与领域前沿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掌握产业环境中技术创新的方法与流程。 无缝接合的职业发展 创业创新学院与众多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深入紧密的合作,学生在攻读学位的同时,能获得与众多知名研发机构、企业合作的机会和大量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对接未来发展,把握就业先机。 · 详细申请办法 从2016年开始南方科技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招收研究生,招生方式包括推荐免试和全国统考。2017年南科大“创新英才计划”招收以下专业学生:应用统计0252,机械工程085201,材料工程085204,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集成电路工程085209,计算机技术085211,化学工程085216,环境工程085229,生物工程085238
推荐免试 1. 向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邮箱 ischool_yzb@sustc.edu.cn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邮件标题为:申请南科大创新菁英/英才计划2017年推免-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姓名,材料清单请参照南科大研究生院招生指引( 推免生招生页面)。 创新创业学院是“ 创新菁英/英才计划”的独立招生单位, 不需要重复提交至其他院系。(即日起到2016.10.20,录取推免名额有限,录满为止)。 2. 全国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后,请及时登录报名,请务必在系统“备注栏”注明“申请南科大创新菁英/英才计划”。(注:若报考 “0252 应用统计硕士”的学生,报考学校请选择: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报考院系请选择:哈工大本部相关院系) 全国统考 1. 报考南科大-哈工大联合招生计划,报考程序请参照南科大研究生院招生通知( 全国统考招生页面)。报考时请务必在教育部研究生统考网上报名表格的 “系统备注”栏中注明“申请创新菁英/英才计划”。· 创新创业学院研究中心介绍 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智能机器人是能认识周围环境状态,做出思考和判断,并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中的高级形式,已经成为新一代技术变革的关键核心。本中心研发重点包括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 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是先进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本中心将围绕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智能装备与系统等领域展开以下研发重点:仿真设计技术、微纳制造、增材制造、精密及超精密制造、智能装备。 大数据创新中心:大数据在教育、交通、消费、电力、能源、健康以及金融等全球七大重点领域内都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数据已逐渐成为行业新的生产力和价值来源。本中心研发重点包括大数据管理分析共性基础算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生物医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 未来网络创新中心:我国“网络强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都需要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也由传统的消费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在上世纪制定的互联网体系架构在可扩展性、安全性等方面面临严重挑战,难以适应“互联网+”等新应用领域的需求。中心致力于在新一代网络体系架构、面向运营商商用级的网络操作系统、未来网络核心路由交换设备、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网络大数据核心处理算法和平台、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架构、产业互联网差异化网络架构及核心设备等网络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新能源材料及应用创新中心:新能源材料是指能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主要能实现一下功能:1.将目前使用的能源转变为新能源、2.提高贮能效率、进行有效能量转化、3.增加能源利用的新途径。围绕以上目的,中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能量转换材料、新型储能材料、二次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和其他新能源材料。
|